文 | 影中纪实
编辑 | 影中纪实
——·前言·——
2017年10月15日,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在深圳去世,享年106岁。
在邓垦临终时,他依照自己的遗愿,要求不设灵堂、不安排遗体告别仪式,骨灰将撒入大海,正如他哥哥邓小平所希望的一样。尽管这对兄弟一生大多数时间身处不同地方,很少相聚,但邓垦的成长和事业深受哥哥的影响。
邓垦一生忠诚于祖国,那么他究竟为新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?与哥哥之间又是怎样的深厚情谊呢?
展开剩余89%——·幼时的榜样·——
1931年6月,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寻人启事。
这份简短的寻人启事由邓先修发布,内容简洁明了,表示自己想要在上海找到哥哥邓希贤,并留下了自己的地址,期待哥哥能够看到后前来相聚。
当时的通讯条件并不发达,类似的寻人启事常见,但能否被寻找的人看到,几乎没有保障。这种方式无异于大海捞针。然而,令人庆幸的是,邓小平注意到了这则启事,并感到极为高兴。
邓小平为了便于党的地下工作,早已将名字从“邓希贤”改为“邓小平”。看到启事后,他确认自己被找的人正是弟弟邓先修。
当邓小平收到这封寻人启事时,已经有九年没有与家人联系。他试图回忆起弟弟的模样,但记忆里,弟弟依然是个年幼的孩子。
邓先修是家中最小的孩子,比邓小平小了七岁。他出生于辛亥革命那年,出生后便由邓小平和大姐一同抚养。
邓小平记得,父亲邓绍昌当时参与了革命,后来成为了团练局长,家庭生活一度较为安稳。然而,生活并不长久,邓绍昌因得罪乡匪,被迫离家避难,留下母亲淡氏和三个年幼的孩子。
那时,邓先修紧随哥哥身后,一直陪伴在邓小平左右。
尽管生活困苦,母亲淡氏坚强、果敢,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庭。乡匪借机对他们进行压迫,剥夺土地,克扣粮食。但淡氏从不屈服,她独自养猪,还教育孩子们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谋生。
这段艰苦岁月深刻塑造了邓家两兄弟的性格,他们都继承了母亲的骨气与正直。
有一年春节,邓家向一位认识的地主请教写春联,谁知那人竟借机写下了挖苦的话语。年幼的邓小平看到后愤怒地撕掉了春联,弟弟邓先修也跟着拍手叫好。
即使家庭变得贫困,邓小平依然坚持上学读书。每当看到哥哥因灯光昏暗而熬红的眼睛,邓先修心生疼惜,曾问哥哥为何要如此努力读书。
每当这个时候,邓小平总是耐心地回答:“只有读书,才能走出一条成才的道路,书中有拯救国家的希望。”
邓先修从哥哥的言语中汲取了力量,也更加努力读书。
1918年,邓小平接到父亲的信,得知自己有机会前往法国勤工俭学。尽管母亲心中不舍,但还是送别了邓小平。
在留法预备学校学习期间,邓小平仍不忘家人,时常给家里写信,并且不断鼓励弟弟努力学习。
1922年,邓小平的“炸弹信”打破了家里的平静,信中透露出两个重大消息:一是解除自己与唐家小姐的娃娃亲,二是他投身革命,无法再回家。
家人对于他投身革命感到伤心,但邓先修对哥哥的革命理想充满敬佩,他虽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复杂性,但深知哥哥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。
从此,邓小平与家人断绝了联系,直至看到弟弟刊登的寻人启事。
——·紧跟哥哥的步伐·——
邓先修看到哥哥的回信后,心中既激动又焦虑。他知道哥哥若看到启事必定会前来相见,但又担心哥哥是否还在上海,甚至是否还在人世。
终于,在某个下午,邓先修听到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。
当他打开门时,眼前的那人身着大衣,戴着帽子。尽管十一年未见,他们却一眼认出彼此。两人热泪盈眶,紧紧相拥。
久别重逢后的兄弟俩并未感到丝毫陌生,反而如同从未分离,谈论着各自的生活与心境。
得知邓先修顺利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后,邓小平感到欣慰,他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弟弟能加入革命。
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,邓先修逐渐理解了共产主义的思想,决定追随哥哥,投身革命。
然而,由于当时的上海形势严峻,邓小平未敢久留,仅与弟弟匆匆见面后便离开。
此后,邓先修在大学继续深造,并在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投身革命事业。
仅两年后,邓先修凭借卓越表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1940年代初,邓先修随革命队伍来到延安,并为革命事业更改了名字为邓垦。
这时距他与哥哥的再次相见已经过去了九年,心中充满了对重逢的渴望。尽管邓小平此时已是党内核心人物,四处奔波,兄弟再次相见的机会变得渺茫。
邓垦深受哥哥为革命奉献一切精神的感染,决心在党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邓垦很快被组织安排到延安的军政大学,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能力。他以出色的写作才能被调到解放日报社担任编辑。
虽然邓垦曾有过做将军的梦想,但最终,他选择了将自己的特长用于文职工作,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邓垦作为杰出党员受邀参加党的七大。在这次会议上,兄弟俩得以久别重逢。邓小平对弟弟的革命工作表示肯定,并勉励他继续努力,戒骄戒躁,始终坚守革命初心。
受到哥哥的激励,邓垦更为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解放战争期间,邓垦来到东北,担任吉林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被调往四川泸州工作,成为专署专员。
这时,邓垦欣喜地发现哥哥邓小平也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。兄弟二人再次有了共事的机会,在西南大地一起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。
然而,邓小平很快奉命解放西藏,随即调往中央工作。尽管再度分别,邓垦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,为家乡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邓垦后来调任重庆市副市长,带领西南人民走向更好的生活。他的辛勤工作为西南大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他随后被调往武汉工作。两兄弟的再次见面,又该是何时呢?
——·恒久兄弟情·——
从1966年到1986年,邓垦一直在武汉工作。他性格直率,像哥哥一样敢于说真话、解决问题。工作中,他始终将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。
尽管兄弟俩忙于各自的工作,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,但邓垦珍惜每次到北京汇报工作的机会,因为只有在这时,他才能与哥哥见面。
每次相见
发布于:天津市加杠杆怎么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